泥土芬芳的雄安新區

2021-05-27

鄒俊

返回首頁

城鎮規劃不能再是攤大餅形式的,現在互聯䋞、交通非常發達便捷,鄉鎮模式更適合人們的起居生活。除了地級市交通樞紐不用修過多的高速路,如果縣域經濟體的公路出現超負荷運載,說明產業需要轉移一部份出去,而不是擴大公路規模。

成都二環路為高架橋,其迴形圈形成的汽流使汽車尾氣封閉在城內,建議要有噴泉循環一週把環線的濁氣通過流水帶走,其它環線也可以根據情況把中間綠化帶改成水渠+綠植,有水就有流動,可以吸收躁氣讓空氣清新。

如果雄安新區要打造成千年都市,其建設要以生態文明為指引,看一座城市是否可持續發展,不只是看各種綠化和空氣數據指標,還要看城鄉自我環保淨化系統,以及觀察農田、河水環境,因為莊稼需要用心精耕,對自然界的變化很敏感。農田每年翻耕新土朝上,裏面的生機之氣散發出來會讓整個空間充滿朝氣,常接觸會對身心有益。人們出行和工作能呼吸到地氣,不用整天面對冰冷的水泥石磚,同時裸露的土地會對垃圾、尾氣和各種廢水的污染最直接的表現出來。

城市打造不應該是建築堆砌的大城市,而是眾星拱辰式的村鎮模式,就是城中有農村鄉中有社區,整個區是一座由小鎮點狀連接起來的新型鄉村都市。村鎮常住人口和城市人口比例建議應該在 7:3 左右,城市居民盡量不要大於黃金比例,村民與鄉鎮居民的比例亦如此。每座縣(市)域經濟體包括農村的人口容量每平方千米平均不超過 1000 人,人均耕地不能低於 0.3 畝,超過對接農墾或移民。

居民一出社區就能直接看到莊稼,出行是在鄉鎮和農地之間穿梭。附近的農田可租部份給各機構單位種植和管理,就是每個單位有一块自耕自種自需的糧蔬之地,這樣常年待在辦公室的機關幹部,可以到農地活動筋骨,感受泥土的氣息,讓人們交往更有溫度,公務員也更能平易近人,這也是新時代的勞動養生。

可以在小區前面種植糧食,夏季種穀豆,冬季種小麥,這樣看著整齊舒服,領導人出門就可以看到田園,能吸收新鮮的草木之氣,這樣心情也會不一樣,偶爾還可到菜園摘點自己種的蔬菜露一手。開會也不一定天天在會議室,節氣節日可以在露天的田野里,邊就餐邊交流。

泥土在人體對應脾肉,附著在地球表面,承載著萬物的生長繁榮。土能運化萬物,讓各種微生物繁衍生息。兒童回歸大自然,常在泥土中玩,能增加腸胃功能,使其身體長得更為壯實,身心更通泰,變得更加靈性和聰慧。人們生產勞動常與泥土接觸,會把身心的濁氣通過泥土的芬芳轉化掉,同時會把五臟鬱積的毒素拔出,讓身體四肢筋脈通暢,靈活有力,勁力十足。機關幹部和辦公室人員到農村去農耕鍛煉,不但會讓他們更健康,也能讓心靈的腐氣通過勞動得到感化,以更好的服務人民。

如果土壤中有害垃圾增多,微生物和有機物轉化受阻,超過其自我運化能力,會引起土壤板結,造成土壤污染。對應組織機構就會出現中樞運轉不逮,機構臃腫,公務員能力不及,人事問題堆積,工作不能順利進展等問題。

農村廣闊天地既是社會的沃土,也是洗滌靈魂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