墳墓改進

2021-05-27

鄒俊

返回首頁

人壽盡天年乃去,其神魂歸位,精氣沒有耗盡,屍骨成為冥府之鬼。當屍身和墳墓漸漸地化成黃土,沒有磚石的約束,就會與大地融為一體。屍骨與在世親人血脈相連,骨肉的能量信息鏈接,所處的環境週邊氣場、墳塋好壞,可與親人的身心、居家環境共振。能得山脈之氣,樹秀草青,明堂開闊,週邊景色悅目沒有污染,祭拜的後代看著舒服美麗有氣勢,心胸開闊,發出來的都是善念和自信,歷代相傳就形成了陰宅文化,故中國自古重視墳山的選址。

現在人口大量增加,墳墓越來越多,尤其是農村,不少耕地被占,造成陰宅影響村落的美觀和整體規劃。而且現在的墳大多是磚石砌成,棺骨長年不化,碑也是花崗石居多,越來越多的墳地讓人有陰森感,人路過會有恐懼感,使人的心情不舒服和環境不協調。一些地方房地產開發,平墳就造成磚瓦砌的墳塋棺骨暴露荒野,晦氣會向四週擴散,有形就有氣場在,只要一破壞就會對氣運差的後代身心健康和運程有所改變。如果棺骨都化掉與土地融為一體,墳塋慢慢地消失,就不會造成環境污染。

為了讓墳墓風化成土地,不能用磚石和陶瓷,這種放幾百上千年都不會化掉,要用木質的棺材和骨灰盒,陪葬品僅限竹木紙綢四類工藝品。阴宅用泥磚(沒有燒過的機磚)圍邊起拱,泥土掩蓋,再鋪石灰(可防止蟲蟻動物和盜墓)蓋土起墳堆,使其自然融化成青山綠地。每座墳塋正後方栽一棵柏樹,統一的園林管理,清明集體掃墓,如有荊棘之類的草木,即時清除。捧土撒在墳週圍或用手巴泥,讓墳地緊實不能有破損,多年後只看到一片整齊的柏樹林,棺骨滋養的柏樹園林顯得清幽寧靜。

在丘陵地帶每個鎮選一座風水適合墳地的墳山,而不是由農民自己在自己耕地隨意建造。平原地區可以一個村或一個鎮,劃一塊地方起墳堆,這樣既對逝者尊重,也保護了村落的整體美觀。墳山最好的位置为“英魂林”,英魂林為烈士志士、英雄楷模所處之地。

同時在每個鎮建一座家廟,每個村建一座家祠,家祠供奉導師和百家姓祖宗,後分為乾堂和坤堂,乾堂供奉當地乾男靈位,坤堂供奉當地坤女靈位。婚嫁和各種節日村民在家廟舉行祭拜,同時祭祀之事在家祠進行。

解放前農村不少家族有公田收入,供有祠堂和辦有義學,建國初期成立人民公社,以集體組織取代家族勢力,全民老有所養幼有所教。後來無數小家族祠堂被拆除,改開後人民公社解散又沒有其他組織,於是農民成為外来信仰组织獵取的對象,要改變這種局面,須把祠堂和鄉村組織結合改進為家廟家祠,解決村婚嫁壽喜和祭祀集會問題,以及建立正面、積極、向上的信仰和團結人民群眾。

『禮記·曲禮』謂:“非其所祭而祭之,名曰淫祀,淫祀無福”。我們的文化是祭祀天地祖宗、護佑人民的神聖,對社會有功德的英烈志士、勞動人民,以及親友和恩人。家廟文化整編成『家書』,作為全國各族人民修身齊家的指導手冊。書中包括婚嫁壽喜、家規家約、喪葬祭祀、風水建築等系統知識,使親人之間的鏈接信息更通暢。以科學普及的思想,務實落地的文化重建多維空間知識,化掉一些宗教的精神鴉片侵蝕,以及迷惑人心的他維空間解讀,破除其迷信,祛除弊端,重建精神信仰。

備注:墳墓改造,建議新墳新法,老墳由當地村委和墓園商量解決,尊重村民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