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轉反應

2021-06-18

龍衛權

返回首頁

『書經·說命篇上』曰:“若藥弗瞑眩,厥疾弗瘳”。調理身體不發生瞑眩反應,就不能達到根治疾病的作用,其病不會痊癒。瞑眩反應也稱為好轉反應、排病反應,這是源自商朝的經典理論,幾千年來一直護佑著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。身心達到平衡會出現恢復身體機能和臟腑功能的反應或症狀,排病是排出負能量,即變異細胞組織、積液、穢臭髒污之氣,有感覺就說明此處有經絡不通或不平衡,或組織結構有變,反應完經絡通暢就是康復的時候。將體內的垃圾排出來,是健康的必由之路,也是為了達到根治疾病所必須的新陳代謝反應。

肝脈主筋,身上可能會有竄動或抽筋感覺,為藥物(穀豆當成藥物就是藥物,當成食物就是食物)的作用使肝經氣血之精華在運動;會有暈眩感,眼睛疼痛流淚,易怒,無端發脾氣,需適當控制情緒;吵架爭執也是反應的一種,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沉得住氣,淡定處之;白內障眼睛會有癢,眼蒙,逐漸變清晰。

心血管疾病身上可能會有跳動現象,前胸和上腹部悶痛,心慌心悸,舌尖生瘡疼痛;高血壓先是有波動,之後漸漸正常,脈像明顯好轉,不硬了,自我感覺會有臉部發脹,眼睛腫脹,雙手和身體癢。

脾脈主肉,身上有肉跳感覺,或累極,想睡;內傷和外傷,類風濕、風濕、痛風常感覺為痛、麻、痺、脹、腫、甚至局部皮膚潰爛;糖尿病血糖先是上升,波動,之後漸漸正常;形體更消瘦;治療期間禁忌房事;口味變輕說明身體的經絡失衡改善了,因為人體本身具有極為敏感的感受器,會根據自身所需不斷調整進食的種類和口味以及數量,中庸之道在此亦可有良好的體現。

肺脈主皮毛,身上可能會有蟲爬、發癢、水痘、呵欠、噴嚏、咳、類似感冒的症狀,或氣流竄動,或者會咳出、嘔吐出濃稠的痰,常為白色,吐出即癒;咳嗽是人體將肺內的分泌物或殘餘物排出的方法,如人體抵抗力不夠,則無力排出,此時可能會連續咳嗽好幾個月甚至經年,服藥後,在藥力的作用和幫助下,將之排出,即是痊癒之時。

腎脈主骨,運動時骨節作響是腎氣足的表現;腎衰竭者多有疲倦感,累到不想動,幾次之後腎功能即會好轉;膀胱經疾病會有出汗,不受環境溫度影響,即在空調下或雪地上亦是相同。

生殖系統疾病,女性多有下腹部和胸部漲痛,經量類似於不正常之時,包括分泌物、顏色和氣味;男性多有下腹部、會陰部和腰部漲痛。

孕婦反應會更甚,因在優化的過程中會有相應的調整,此即意味著胎兒與一般情形不同,這是好事,不需擔憂或緊張,這也算是代價吧,保持心境平和,不可煩躁,也是為了下一代。懷孕對婦女來說相當於一次新生,因為孕婦懷孕期間,內分泌的重大變動或改動,使產婦得以對自身的健康重新平衡,表面上是生孩子後損耗很大,其實除了分娩時的陣痛,得益最大的即是母親。有時我們遇到一些較為難以處理的疾病,對方已婚且是育齡婦女,往往建議多生一個,因為生產之後,加上合適的調理,疾病常常很容易不藥而癒。

癲癇頭部常有“實實”的感覺,多痰,早上黄稠下午色白,痰清即癒。精神疾病會咳出,嘔吐出濃稠的痰,常為白色,依病情不同而不同,吐出即癒。治療期間,之前的症狀亦會重現,不需擔憂。

中風、偏癱或全癱局部肌肉關節不受控制地活動,甚至難以自主地快速奔走,需抓住樹木才可停止,如果沒有此反應說明很難根治。這是因為運動行走是由兩套不同的系統來共同操控,即局部下意識條件反應和大腦神經中樞,下意識反應比大腦反應快,因不需呈報大腦和讓大腦處理,所以往往也恢復得快,此時大腦神經中樞就會出現不同步不協調跟不上的情形,幾天之後此情形會由於大腦神經中樞的恢復同步協調而緩解,並恢復正常。

孩子濕疹,又叫胎毒,多是由母親懷孕期間帶來的,與父母和家人的健康相關。病氣會感染人,所以為什麼孕婦不宜去人多人雜的地方,特別是一些不好之地。用過激素或疫苗者會比一般人有更為嚴重的濕疹,這是因為雖然人體的防禦系統啟動,但杯水車薪力不敵眾,形成了拉鋸戰,一天不將病根去除,人體的免疫系統就不會停止工作,所以皮膚就永無寧日!中醫是協助人體的本能抵抗系統驅逐病根,所以在治療期間的濕疹現象是正常的,是排病的表現,只有徹徹底底地將外來的毒素排完了,才能獲得健康。如果此時再用激素,只能是再中別人圈套。

癌症或惡性疾病經絡可能會有竄動感,體內會有一股暖流上下游走;病灶部份可能有針剌感,眼有紅筋及眼屎多,尿色如濃茶;患者可能發燒是好事,因為發燒本身即對人體的抵抗力有幫助;肝癌兩脅針剌痛感,並以左側為顯著,情緒易波動;愛滋病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,手腳發漲,全身發漲的感覺,常在次日身上發出紅疹,極痕癢,腳趾腳底生瘡流膿,伴有其他癌症或疾病者會有其相應症狀;腸癌會嘔吐或瀉出綠色的東西,淺綠色為病淺,深綠色為病深,墨綠色為病重,當然這已是往事,只要吐出或排出這些病根;曾手術者患處可能會再度紅腫、發熱、疼痛。

百病多由痰作祟,所以很多患者都有機會體驗涕痰滂沱,痰核吐出之日即是積重回返,大病康復之時。痰飲是津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,清稀者為飲,多留積於腸胃、胸脅及肌膚。稠濁者為痰,隨氣之升降流行,內而臟腑,外至筋骨皮肉,形成多種病證。多由外感六淫,或飲食所傷及七情內傷等,使肺、脾、腎及三焦等臟腑氣化功能失常,津液代謝障礙,以致水液停滯而成。肺、脾、腎及三焦與津液代謝關係密切,肺主宣降,通調水道,敷佈津液;脾主運化水液,腎陽主水液蒸化;三焦為水液通調之道路。故肺、脾、腎及三焦功能失常,均可聚濕而生痰。

腹瀉的特點一般情形下腹瀉幾次之後,都會手軟腳軟全身無力,這種情形不會在此出現,也不會有里急後重的感覺;局部發熱原理像電爐發熱絲通電時發熱一樣,因此處電阻大,如頸椎或肩胛處發熱多為心臟問題;發冷是體內寒氣重,需驅出。

其他疾病未能一一枚舉,但基本原理相同,是重生和康復的前奏,大部份可能會感覺或表現為:痕癢、疼痛、皮疹、水痘、膿瘡、瘀斑、呵欠、噴嚏、咳、類似感冒的症狀(是極好的反應)等等。患者在有以上的反應時,心平氣和,不可追求嚮往。別小看那幾滴眼淚、幾口痰、幾個小瘡、幾片紅疹、幾處痕痒,那就是病根!凡是不舒適的地方,一般都是病患所在。患者總的情形是螺旋式的康復,漸漸的好轉,抵抗能力和機體功能呈螺旋式上升,似反覆但又不是反覆,從而漸入佳境。

瞑眩反應不僅僅會表現在身心上,還可能體現在人事上,表現在身心上是健康的洗禮,體現在人事上的是靈魂的洗滌。